查看原文
其他

仝小林:中医药经受住百年大考!《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自序

中国中医药报 凤凰TCM 2021-05-28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来源丨中国中医药报

原题 | 《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仝小林院士自序:中医药经受住百年大考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分析稿,投稿荐稿微信:aicaojilu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主编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包括新冠肺炎概论、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中医证候研究、中医分期治疗、相关中医方药研究、中医预防研究、名医认识、中医防疫进展等内容,以期为中西医临床医师、医学生以及对新冠肺炎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仝小林院士:   

    


人类之历史,既是一部医学发展史,亦是一部与瘟疫斗争之血泪史。中医之“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传染病,有着发病急遽、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的致病特点,故常为病者所惧、医家所重。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暴发,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百年未有之浩劫。余临危受命,以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之职,于己亥除夕抵达江城武汉。

           

武汉疫区先有秋旱之劫,又逢罕见暖冬,当冷不冷,当雪非雪,替之连绵阴雨,湿冷异常,此非其时而有其气也;依“冬九九”节气划分,此次疫情暴发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历经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2020年1月20日),故寒邪乃此期难以避免之致病因素。又武汉地区气候本湿,今年尤甚,连绵不断之阴雨加重了该地区寒湿之气。寒湿过盛化为寒湿邪气,恰逢时行之戾气,二者合而为患,沆瀣一气,侵害人体,疫病乃起。

           

染疫者,早中期多呈恶寒发热、周身酸痛之表证,以及纳差、呕恶、脘痞、腹泻、大便黏腻不爽等寒湿困脾之表现。加之初感者舌质暗淡灰蒙、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腐腻、黏滞;或有黄苔,然舌体发暗,呈青紫色,脉滑或濡,寒湿之象跃然纸上。


因此,观天地之气,察病患之象,余将此次疫病定性为“寒湿疫”(新冠肺炎为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所跨之时间空间范围较大,而寒湿疫主要针对武汉疫区而设,其他时段及地区的新冠肺炎尚需三因制宜而具体分析)。或以伤寒、温病、湿温方治疗新冠有效,则否定寒湿疫,殊不知其所治者,多为入院或隔离点患者,初诊时病情演变延宕已过数日或逾旬。其所治者,变证居多,非初治手法也。

           

寒湿疫者,寒湿戾气侵袭三表(皮表、呼吸道、消化道),起于肺脾,流布三焦,重在肺络,死于心肺。寒湿戾气,最喜寒湿,遏伤阳气,故素体阳虚湿重之人,易感此疫。寒湿戾气为害,伤阳为主。而疫病伤人,传变最速,变证有五:一曰化热,二曰变燥,三曰伤阴,四曰致瘀,五曰闭脱。寒湿疫,从寒从热,全在体质。阳热之体,则易化热、化燥,甚至伤阴;阴寒之体,则两寒相感,至死仍寒。寒湿疫,证机虽繁,论其核心,寒湿疫毒闭肺、困脾是也,故以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解毒通络为主要治则。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余牵头组织同道专家,多次主持修订国家诊疗方案中的中医部分,从第四版到第七版,有效指导并规范了全国之抗疫工作。第四版方案中将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分为四期: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在第六版、第七版方案中,吾等对中医分期诊治方案再次调整,将中医分期与西医分型对应起来,使其更方便于中西医联合会诊、联合查房时使用,同时汲取了全国各省市的中医诊疗方案,特别吸收了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临床一线专家对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如重点推荐临床确证有效的“清肺排毒汤”,使中医方案愈加科学和完善。


疫情后期,符合解除隔离标准的出院患者大量增加,吾等又组织中医康复学相关专家,针对“寒湿疫”恢复期之病机特点,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推荐了以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心理调摄、饮食指导及传统功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策略。

           

基于“寒湿疫方”,吾等探索建立了运用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社区防控新模式——“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其核心为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快速厘清新冠肺炎之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确定共性治疗方案(通治方),第一时间社区大规模集中用药,从而让尽可能多的高风险人群和患者得到及时干预,截断疫情,防护未病。


目前,“武昌模式”已经发展为从疾病预防、治疗到康复之全链条式防控模式,并已在孝感、黄冈、郑州、西安、吉林等地区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吉林省舒兰市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昌模式”再一次发挥了提前干预、预防治疗的关键作用

           

我在武汉整整奋战了64天,亲身经历了这场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骄傲地说,中医药经受住了这场百年大考。在此书即将付梓之际,在我们国家取得这场武汉疫情防控人民战、整体战、阻击战阶段性重大胜利之时,吾感慨良多,笔行此处,吾之视线已然模糊,因为有太多感动:被英雄的武汉人民所感动,他们坚强互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被四万七千多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所感动,他们精诚无畏,保卫了这个家园;我也被这个时代所感动,因为有无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小家顾大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人,是他们筑起了守护人们健康的“钢铁长城”。

           

专家推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

           

仝小林院士于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时,带领中日友好医院团队取得了重要成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作为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亲临武汉疫区,居第一线搜集分析现有医学证据,结合实际诊治病例的临床观察,确定中医诊疗方案并在管控机制方面创立“武昌模式”。仝小林院士在同辈中医学者中堪为翘楚、中医学家、临床家与教育家,尤其在疫戾流行时期,砥砺担当,求实、守正、创新,为民敬仰,为国奉献,为学人示范。

           

我赞成寒湿疫的病名,“阳气不足”,君火相火不济,必水湿泛滥,缘起“三年化疫”。丁酉年(2017年)全球广泛的干旱导致人体伏燥,燥邪郁久何止阴津暗伤,必致阳气不足,又己亥年(2019年)频多台风,水湿郁重,暖冬之后又阴雨暴寒,当岁土不足,脾土运化力薄,庚辛金位,主气司呼吸,执宣肃润降之职,状如橐龠,肺之第五、六段毛细气管与肺泡细络痹阻,按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述的玄府气液学说,瘀则生水,聚湿可以成毒,毒损肺络,尸体病理解剖见肺水肿而肺与胸腔存蓄大量玄府渗出的黏液。脾运不健同时也影响甲乙木,小气一转与壬癸水之大气一转合化,主病在肺,根缘水火,涉及五脏。寒湿疫的提出是在复习历史沿革,以临床现症的特征为依据,病理解剖的证实为基础,尚需中医学界研讨质询。病机明晰进而遣药组方,我很赞成依不同分期、不同病情轻重、不同传变转归有目的、有选择地遣药组方,目标是治病救命的疗效。

           

“病为本”“工为标”,以人为本,中医学人更加重视人的生理生活生物学状态,整体观,观天地阴阳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健康疾病之象,天道自然一体,象、数、易、气、神结合为大道之行。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应该互补互动,才有殊途同归的契机。查考中国疫病流行年表,近二三百年瘟毒疫多,少有寒湿疫又寒热错综、湿燥夹杂,此次疫情暴发全球大流行,对中医人是新命题、新考验、新机遇。仝小林团队艰苦奋斗,撰著了《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一书,从病名、病因、病机、分期、程度、转归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研讨,为中医药学对疫病科研提供了新契机,也为迎接中医药防控疫病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

           

国医大师薛伯寿:

           

新年伊始,疫情在武汉暴发,仝小林院士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不辞辛劳,除夕之夜,带队逆行前线。

           

中医治疫和西医不同,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辨证施治。邪正相搏,以病因为本,更要以正气为本、胃气为本。如1956年北京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沿用之前石家庄经验无效,死亡率高,蒲辅周临危受命,亲临疫区实地观察,根据季节气候及病症特点,断为暑温偏湿,纠正处方思路后,疗效显著,周恩来总理称赞蒲辅周:高明医生,又懂辩证法。

           

此次,仝小林到达武汉后立即开展工作,前往多家定点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收集患者四诊资料,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全面分析得出了“寒湿疫”的论断,非常及时而宝贵,为后续中医药持续介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通过本次疫情的相关报道、远程会诊和弟子们发过来的资料,我也非常赞同寒湿疫这一观点。

           

仝小林一直坚守疫区一线,冒着生命危险,发挥大医精诚精神,为了拯救疫病患者做了大量科研与诊治工作,体现了中医药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亲临社区指导,推进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广泛推行“抗疫方”让更多疫区群众获益,这些效仿古人防疫的方法非常有用。

           

当接到为新书《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作序的邀请,我欣然接受。通观全书,章节层次分明,论据客观真实,论述清晰充分,理法方药齐备。该书从概述、证候学规律、分期治疗、方药学研究、预防研究、防疫进展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分期程度、预后转归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更为深刻的梳理。此外,还摘录了当代很多名医国手对此次疫情的分析和认识。对广大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学习甚至科学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

           

仝小林师从周仲瑛、李济仁两位国医大师,中医功底深厚,在业内颇有口碑,又曾主抓广安门医院科研工作,希望他能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的理念,把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传承中医抗疫智慧,不断创新,造福更多百姓乃至世界人民!


仝小林院士:应该大力培植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把基层医生培训好,练好中医“内功”

仝小林:“中医药在早期应用,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由轻型向重型发展。”

中医药大显身手!北京:已出院10人有7人以中药治疗为主,新诊疗方案提到3种中成药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扫码咨询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